設計研究做完了,然後呢?做這三件事讓設計研究發揮影響力

Diona
Dec 28, 2020

大家好我是D姐。我不是設計研究員,但因為種種原因,身為產品設計師的我,有時候也是蠻常要自己下海做當研究員的。最近剛做完一個為期三個月的設計研究,當時我的Manager特別提醒我 —「 確保設計的後續有帶來實質的影響力比設計研究的流程還要重要。」

Image source: Unsplash

我一開始不太懂Manager所說的意思,於是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設計研究要如何發揮後續的影響力」,搞得這個部分花的時間幾乎跟設計研究的流程一樣多。過程中許多資深的產品設計同事和主管也給我很多很猛的建議,學到超多溝通的技巧。

我發現網路上有一個資訊缺口 — 目前大部分的網路文章,設計研究的方法列了很多也很詳細,但是設計研究結束後的溝通策略相關主題非常缺乏。其實產品設計師的溝通能力超級無敵重要,不亞於設計研究流程本身。

所以今天想要聊聊當時我學到的溝通技巧和發表的注意事項。無論你是產品設計師,UIUX設計師,還是設計研究員,如果你做設計研究時遇到以下問題:

  • 組織對設計研究的結果興趣缺缺
  • 設計研究的報告做完隆某郎跨(沒有人在看)
  • 研究發表時大家拍手說好棒棒,但是後續發無聲卡

我希望分享的技巧可以能增加你的自信,讓設計對產品或組織產生影響。畢竟做設計研究的目的就是大家對特定議題有新的認知之後,真的把研究結果拿來應用在產品或服務上面嘛!

那就開始吧!

研究發表之前,先為報告加上強而有力的開頭

很多設計師會抱怨公司都不重視設計研究,但是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沒有好好溝通設計研究可以如何幫助產品成長。作為產品設計師的你,在簡報的開頭可以把以下三個基本的問題答案當作你的簡報開頭:研究要解決什麼問題、研究過程是怎樣、以及如何運用研究報告裡面的內容。

研究要解決什麼問題

這裏目的是要增加設計研究的Awareness,讓聽眾知道議題的嚴重性。內容可以包涵:目前產品面臨到什麼問題、問題的嚴重性有多大、本研究可以如何解決。把觀察到的問題列出,如果可以用質化或量化的數據資料佐以證明就更好。

假設你做了一個人物誌(又稱用戶畫像或Persona)的研究,你可以把最近公司月活量或是轉換率的數據收集起來,總結成一個因果關係,比如「我們發現公司面臨一個問題是這幾個月客戶下單數量減少,只有百分之三的用戶會在首頁上找到他們需要的商品。了解人物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使用者面臨的問題,並且根據他們的需求來優化我們的產品,同事確保我們公司對產品的投資不會被浪費。」

這裏當然不是說一定要把問題說的天花亂墜,但是大家每天都是忙得像打怪,處理事情一定會是有一個優先順序。如果你對問題了解得夠深,並且可以很好的把研究、公司面臨的商業問題和使用者的問題做很好的連結,就可以帶出解決問題與改變的急迫性,這時候觀眾就會比較願意專注接你研究報告帶出的內容和細節。

研究過程是怎樣

這裏就是讓你「給人感覺很專業」的好時機!可以帶出你所運用的研究方法,無論使用的是問卷、訪談、田野調查、團體研究法或專家研究,都可以提出來讓人感覺好像很厲害的名詞。但是有一個常犯的錯誤要避免—不要使用太深入的詞彙。專業詞彙點到為止,畢竟很多時候你的研究報告不是寫給設計師看的。想像自己第一次上一個新領域的課,聽到老師提很多專業詞彙,自己都會聽了霧煞煞,注意力就都被分散在那些對專業詞彙的疑問上面,反而無法專注在要解決的問題本身。除非你知道觀眾都知道哪些詞彙的含義,不然研究方法的名稱提一下,然後研究過程一兩句話簡單帶過就好。

這裏繼續用上面人物誌的來做延伸,你可以這麼說「我們花了X個月做了使用者訪談(研究名稱),訪問將近Y位使用我們產品的客戶,問他們一系列有關過程中沒有下單的原因和動機(研究過程),在一番深入的解析之後,發現一些有趣的洞察和產品的機會點。

記得不要花太多時間講研究細節,除非有人問再回答,不然就是放在簡報的附錄,然後趕快進入下一個重點,也就是…

告訴觀眾如何運用研究報告裡面的內容

我記得在剛出道的時候,阿不是,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有研究報告分享或簡報發表完之後,結尾大家拍手好用力說Good job!但是後續都發我無聲卡。在經過多次挫折之後我心中就產生一個陰影,覺得研究報告都沒有人看那我那麼認真做要幹嘛。後來一個資深設計師跟我說 :

設計研究就是一個工具,研究的結果就是一本工具書。要是你不說,其實沒有人知道要怎麼使用這本工具書。

我恍然大悟,原來一直都是因為我沒有提醒「這份工具書的User」可以如何使用這份研究報告我們再次拿前面提到的人物誌來舉例「這個人物誌的研究簡報可以拿來當作我們日後優化產品的基礎,無論是A團隊想要做產品優化,或B團隊拿來當產品路線圖,或工程團隊針對日常的UI Bug做優先級的考量,都可以拿出來做參考喔。」一邊說一邊加上個自信的微笑就更好!這邊就好像你把設計研究當作一個產品,那這份產品的「使用者說明書」就可以對「使用者」,也就是同事很有幫助,大家下次遇到你提到的場景就能夠喚起記憶,可能會說 「Oh!D姊的報告可能可以拿出來翻一翻喔!」

以上三個項目就是一個簡潔有力的設計研究簡報開頭,不只是能夠加強對本次設計研究的印象,設計師解決能力的存在感也會頓時提升。

研究發表時,口頭與紙本同步發布

要確保組織或上司對你的研究有印象,最好口頭簡報分享書面發布兩者都進行,視覺和聽覺一起最能夠加深印象。

給予口頭簡報

也就是研究口頭的分享會,邀請相關的同事來聽你的分享。這邊分享一個注意事項—記得好好計畫與會者的名單。為什麼計畫這個名單如此重要呢?設計研究通常成本很高而且機會難得,你要用最小的努力讓影響力最大化,最好講一次就讓很多人有印象(我懶)。比如邀請決策者可以影響決策,邀請上司可以增加你的能見度(年度考核也可以加分XD),邀請行銷團隊可以影響行銷企劃,邀請產品經理或工程師可以影響產品的決策。反正只要是你想要日後做出產品或服務改變的人,就把他加入與會者的名單裡面。那如果受邀請的人剛好請假或者沒辦法參加,記得要把你的口頭簡報錄個影,之後寄給他們看,也是很方便的作法。

給予書面發布

這個就很直接啦,可以是口頭使用的簡報本身或是比簡報更深入的電子書的發布。但研究報告要做的好其實不太簡單,可以日後再聊。總之。如果設計研究報告一定要有書面發布,而且如果做的很好,就會增加觀看的利率和黏著度,而且年終也可以當作自己考核的根據,是不是一兼二顧!

研究發表之後,跟進實際的應用

設計研究的終極目標就是對產品或服務產生影響力,我建議可以在發表後續的一兩個月花一些時間跟進,確保研究的洞察真的有被實際應用,你可以:

與產品經理、同事或上司討論短期或長期我們可以做什麼的行動

有時候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很複雜,解法可能橫跨很多專業,需要不同團隊一起討論,比如一起討論針對設計研究的問題我們可以做什麼產品MVP,需要的時候就舉辦工作坊或是腦力激盪會議,大家參與高,也比較容易增加團隊的合作氛圍。

自己主動做產品初步的原型和提案

如果你是設計研究員,可以跟產品設計師合作一起腦力激盪,產出出產品的原型(Prototype),要是草模可以互動就最好。視覺化可以做出的行動提案給讓產品團隊或者上司,討論看看是否可以有衍生的機會點。

上面提到的都沒空做?那就把研究洞察置入性行銷在近期的專案裡面

如果你很幸運,公司的產品或服務迭代速度很快,就可以好好利用近期正在進行的專案,想想有什麼最基本的產品優化是可以快速被實施的部分。比如最近你剛好設計一個付款頁面準備要交付,可以想想什麼內容策略的優化可以馬上應用在付款的頁面上。或者最近行銷團隊在做一些行銷企劃,你可以建議他們針對你的研究建議做簡單的改善。無論最後這些優化的成果如何,至少你已經做出實質的嘗試,團隊或組織也更快的對設計研究結果帶來的好處有感。

以上就是我建議的小撇步,我自己嘗試了以上這幾個方法,後來設計研究做的比較有信心,持續的都有被團隊拿來提起和應用,甚至被上司拿來當作在年度策略上面的依據。

原來設計的影響力比設計交付時候的感覺更有成就感!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你一些參考。

感謝你花時間閱讀這篇文章。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麻煩幫我拍手給我鼓勵,並分享給你覺得有需要的朋友。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也歡迎留言跟我交流你的看法!那就下次聊咯。

--

--

Diona

Product Designer @Facebook, Taiwanese living in Singapore.